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KYC:恨到深處就是愛?從合規成本到價值引擎

作者:張烽

在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KYC”這一概念早已超越其傳統邊界,從金融機構的合規流程,逐步演變為互聯網平台用戶管理的標配。然而,絕大多數平台對KYC的理解仍停留在“合規工具”層面——一種單向的、靜態的、封閉的身份核驗機制。平台通過收集用戶的身份證件、手機號、郵箱等信息,完成對用戶身份的“了解”,其核心目的是為了滿足監管要求、防範風險,而非真正服務於用戶價值。這種KYC本質上是一種“防禦性”策略,它築起了數據的圍牆,卻未能搭建價值的橋樑。

**真正的KYC,不應止於合規,而應指向價值。**它不應是一次性的身份採集,而應是一個持續理解用戶行為、尊重用戶權利、並將數據主權交還給用戶的動態過程。它意味著從“Know Your Customer”向“Keep Your Customer Value”的躍遷——持續守護並放大用戶的價值。而實現這一轉變的關鍵,在於將用戶的行為數據從“孤島”中解放出來,通過量化、確權、流通,構建一個用戶、商戶、生态三方共贏的“價值網絡”。

一、從“數據記錄”到“價值共創”:重構KYC的邏輯基礎

在傳統互聯網模式下,平台是數據的“壟斷者”。用戶在航空App訂票、在酒店小程序入住、在OTA平台撰寫評論——每一個行為都被系統記錄,卻很少被賦予真正的價值。這些數據被封存在各自的伺服器中,形成“數據孤島”。用戶對自己創造的數據既無主權,也無收益,平台通過數據優化自身服務、提升廣告收益,而用戶作為數據的源頭,卻淪為被動的“數據供給者”。

**真正的KYC,起點在於承認用戶行為本身即是一種價值創造。**每一次消費、每一次分享、每一次互動參與,都應被看見、被度量、被回報。這要求平台重新定義“有價值的行為”,並建立一套公平、透明的價值度量體系。

統一價值度量衡:發行生態通證。 我們提出發行一種基於區塊鏈的“文旅通證”,作為整個生態的“通用貨幣”。它不再是一個平台的私有積分,而是跨場景流通的價值載體。通證的本質是用戶行為的數字化映射,是用戶在生態中貢獻度的具象化表達。

定義“有價值的行為”並量化。 例如消費類行為:在聯盟酒店消費100元,獎勵1枚通證;購買景區門票,獎勵2枚通證;互動貢獻類行為:發布優質遊記,獎勵5枚通證;完成指定路線打卡,獎勵3枚通證;提供建議並被採納,獎勵10枚通證。

這些行為通過API與智能合約自動觸發,記錄在區塊鏈上,過程透明、不可篡改。此時,KYC不再是一次性的身份登記,而是持續的行為記錄與價值映射。平台“了解”的,不再是靜態的身份標籤,而是動態的、可量化的用戶價值貢獻。用戶從被動的“數據客體”轉變為主動的“價值共創者”。

二、從“平台所有”到“用戶主權”:重塑KYC的信任機制

在傳統模式下,即使用戶行為被記錄,數據的所有權仍歸屬於平台。用戶無法攜帶、無法轉移、無法跨平台使用。這種“偽KYC”本質上是將用戶鎖定在圍牆之內,形成一種隱性的“數字奴役”。真正的KYC,必須完成從“數據”到“資產”的質變,並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數據的確權與用戶主權的回歸。

創建用戶數字身份(DID)。 用戶不再使用手機號或郵箱登錄,而是使用一個去中心化身份。這個DID是用戶在數字世界的“護照”,完全由用戶自己掌控,不依賴任何中心化平台。DID不僅是身份標識,更是用戶主權在數字世界的象徵。

資產與DID綁定。 用戶賺取的每一枚“文旅通證”,都通過智能合約自動發送到與其DID綁定的數字錢包中。用戶獲得的NFT徽章(如“美食家”、“探險先鋒”),也歸集到其DID名下。這些資產記錄在鏈上,所有權清晰、不可剝奪。

結果數據不再屬於平台,而是轉化為歸屬於用戶DID的數字資產。平台可以使用數據優化服務,但資產的所有權、控制權、收益權,都在用戶手中。這是真正的KYC:不僅是“了解你的客戶”,更是“尊重你的客戶”——尊重他們的權利,承認他們的價值,並將價值的所有權歸還給他們。

三、從“權益孤島”到“流通生態”:釋放KYC的價值潛能

如果用戶資產只能在單一平台使用,那它仍是“數字牢籠”中的代幣,無法真正釋放其價值。真正的KYC,必須推動資產在生態內自由流通,成為跨商戶、跨場景、跨應用的“通用權益”。

通證作為“通用貨幣”。 例如用飛行積累的通證,可以在租車行抵扣租金;用寫評論獲得的通證,可以在文創店兌換NFT數字紀念品;持有大量通證的用戶,可優先購買熱門景區特殊體驗票。

NFT作為“通用權益憑證”。 例如用戶擁有“歷史考據黨”SBT(靈魂綁定通證),去另一城市的歷史博物館可自動獲得專業語音導覽;用戶持有某酒店的“鑽石會員NFT”,在合作景區也可享受購物折扣。

數據(通過SBT)作為“信用與偏好資產”。 用戶可選擇授權民宿查看其SBT信息(如“無損壞記錄”、“優質創作者”徽章),基於可信數據快速通過預訂,並獲得禮遇。

此時,KYC不再是平台的獨占工具,而是用戶自主管理的“價值身份證”。它承載的不僅是身份,更是信用、偏好、歷史與權益。 用戶憑藉其DID與鏈上資產,可以在整個生態中無縫穿梭,享受個性化、高價值的服務。平台則通過接入這一開放網絡,獲得更多元的用戶畫像與更精準的行銷渠道。

四、實現價值KYC的技術與商業基礎

構建這樣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價值網絡,離不開堅實的技術架構與商業協作機制。

聯盟與標準。 需要成立“文旅數字生態聯盟”,由行業領軍企業、技術平台與標準組織共同參與,制定通證經濟模型、數據接口規範與互認協議。只有建立統一的標準,才能打破平台壁壘,實現跨場景互通。

區塊鏈底層。 作為可信的清算層,確保所有通證與NFT的發行、流轉公開透明。聯盟鏈或公有鏈的選擇需兼顧性能、成本與合規要求,確保數據不可篡改、交易可追溯。

智能合約。 自動執行獎勵發放、權益兌換與分帳規則,無需中間方。代碼即法律,合約的透明執行是建立用戶信任的關鍵。

用戶錢包。 統一、無感、安全的錢包,內嵌於App或小程序中,管理DID、通證與NFT。用戶體驗應做到“技術無形、價值有形”,讓用戶無需理解區塊鏈底層技術,也能輕鬆管理自己的數字資產。

五、KYC的終極目標——回歸人的價值

傳統的KYC是為了合規,是為了平台的安全。而真正的KYC,不僅是為合規,更是為了價值,是為了用戶的尊嚴。

對用戶而言,每一次消費與參與,都是積累個人數字資產的起點。這些資產可以“隨身攜帶”,在整個生態中兌換真實、多樣的權益,真正實現“我的數據,我的資產,我的權益”。用戶在數字世界中的付出與貢獻被持續認可,其身份從“被動的消費者”升維為“活躍的價值共建者”。

對商戶而言,他們接入了一個高粘性的用戶網絡,通過發行權益獲得精準客戶與行銷渠道,並通過服務其他生態用戶獲得收入分成。商戶不再需要斥巨資自建會員體系,而是共享一個開放、活躍的數字經濟體。

對生態而言,構建了一個強大的價值閉環。用戶因資產可流通而留下,商戶因用戶聚集而加入,形成自我強化、不断擴張的數字共同體。數據與價值在生態中自由流動,推動整個行業從“零和競爭”走向“共生共贏”。

這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數據圍牆”,而是一個開放、共生、繁榮的價值網絡。在這裡,KYC不再是一道門檻,而是一座橋梁——連接行為與價值、用戶與商戶、數據與權利。它重新定義了平台與用戶的關係,也重新詮釋了數字時代“信任”的含義。

真正的KYC,不是為了合規,而是為了價值——為了每一個用戶的價值被看見、被尊重、被放大。 在未來的數字生態中,唯有那些真正理解並踐行這一理念的組織,才能贏得用戶的長期信任,並在激烈的競爭中持續創造價值、引領變革。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