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壟斷、華爾街收割與散戶絕望的現狀

robot
摘要生成中

說實在的,1011 這次黑天鵝事件,讓我一個原本樂觀的行業觀察者,感受到了一絲絕望氣息。

原本看明白了,加密行業目前的 「三國殺」 局面,想着神仙打架,散戶跟着喫點肉,但經歷這次血洗,抽絲剝繭其底層邏輯,發現並不是這回事。

說白了,原本以爲技術派在搞創新,交易所在做流量,華爾街在布局資金,三方各玩各的,我們散戶只要看準時機,技術創新的時候跟一波,熱點來了蹭一下,資金進場就衝,總能分到點湯喝。

但,經歷 1011 這次血洗,我突然意識到,這三方或許根本不是在有序競爭,而是在最後收割場內的一切流動性?

第一股勢力:交易所壟斷流,手握流量和流動池的吸血鬼。

說實話,之前一直以爲,交易所就是想做大平台,做大流量,做大生態,賺鏟子的錢,但 USDe 做跨保證金被連環清算這事,暴露了散戶在交易所平台規則定義下的無力,平台爲了提升產品服務體驗提升的槓杆水平和暗處不明不白的風控能力,對散戶而言其實都是坑。

各種返佣活動,Alpha、MEME 發射臺子、各種理財循環貸、以及高倍槓杆合約玩法層出不窮。看似讓散戶多了很多賺錢機會,但一旦交易所兜不住鏈上 DeFi 連環清算的風險,散戶也會被連帶着一起遭殃,人生吶。

細思極恐的是,前 10 家交易所 Q2 交易量 21.6 萬億美元,但市場整體流動性還在下降。錢去哪了?除了手續費,還有就是各種清算。流動性到底被誰抽走了?

第二股勢力:華爾街資本系,披着合規外衣進場圈地

本來特別期待華爾街能進場,覺得機構資金能給市場帶來更大穩定性,畢竟機構都是長線玩家,能帶來場內注入增量,我們跟着坐享 Crypto 融合 TradFi 的行業紅利。

但本次暴跌前又看到有巨鯨精準做空獲利的消息,暴跌前有多筆疑似華爾街結構的錢包開啓巨額空投頭寸,獲利數億。類似的消息很多,讀起來像內幕,但發生在這種恐慌時刻,讓人不得不懷疑,機構爲啥總能在黑天鵝發生前獲得 「前置交易」 的優勢?

這些 TradFi 的機構,打着合規、帶來資金的旗號進場,實際上在幹什麼?用穩定幣公鏈捆綁 DeFi 生態,用 ETF 通道控制資金流向,用各種金融工具一步步蠶食這個市場的話語權?表面上說是爲了行業發展,實際上呢?太多關於川普家族撈金的陰謀論就不多說了。

第三股勢力:技術原生派 + 散戶開發者,被夾擊的炮灰。

我想這才是大部分場內散戶、開發者,所謂的 builder 真正絕望的地方,從去年以來就說很多山寨幣被打趴下了,但這次直接擊穿歸零,讓人不得不看清事實,很多山寨幣的流動性幾乎枯竭了。

關鍵是,infra 技術債一堆,應用落地不及預期,開發者苦哈哈地 Build,結果呢?市場根本不買帳。

所以,我看不清接下來山寨市場究竟如何東山再起,看不懂這些山寨項目方要如何從交易所手裏搶流動性,要如何和華爾街機構比拼拉盤實力?如果市場不買單講故事的敘事,如果市場僅剩所謂的 MEME 賭博,對於山寨幣市場就是一次決絕的出清和洗牌,開發者逃離,場內從業者結構化洗牌,市場莫非要一切歸於虛無?哎,太難了!

所以.....

說太多,都是淚。如果加密行業三國殺的局面持續下去,交易所壟斷抽血、華爾街精準收割、散戶技術派被雙殺,這絕對是對過去 Crypto 週期性的玩法的滅頂之災。

長此以往,市場只留下短期的少數贏家和長期的全部輸家。

USDE0.6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