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刷 Kaito 排行榜的时候,突然发现 Kindred 冲进了 Pre-TGE Top 20。
我愣了一下,因为上次看还在 30 多名。
然后我花了两个小时,把 Kindred 的代币经济模型从头到尾研究了一遍。
看完之后,只有一个感觉:卧槽。
那个困扰我的 AI 代币难题
说实话,我看过太多 AI 项目的代币经济了。
大部分都是这个套路:
发个治理代币
说「持有者可以投票」
然后就没了
代币和产品之间,基本没有任何联系。
去年我投过一个 AI Agent 项目,代币涨了 3 倍,但产品根本没人用。后来我才明白,这 tm 就是个纯粹的投机品,和 AI 没半毛钱关系。
那次经历让我对 AI 代币彻底失望:大部分都是为了发币而发币。
Kindred 的代币经济:那个让我「啊哈」的设计
但 Kindred 的 $KIN,完全不一样。
当我看到他们的代币设计时,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这 tm 才是 AI 代币该有的样子啊!
三个核心机制,环环相扣:
1. 每个 AI Agent 都有自己的流动性池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个 AI 角色(比如 Hello Kitty、Pudgy Penguin)都是一个独立的「微经济体」。
用户越喜欢某个角色,这个池子的流动性就越好,KIN 的锁仓量就越大。
这就是把「注意力」直接转化成「经济价值」。
2. 每次交互都消耗 KIN
不是「持有就行」,而
我愣了一下,因为上次看还在 30 多名。
然后我花了两个小时,把 Kindred 的代币经济模型从头到尾研究了一遍。
看完之后,只有一个感觉:卧槽。
那个困扰我的 AI 代币难题
说实话,我看过太多 AI 项目的代币经济了。
大部分都是这个套路:
发个治理代币
说「持有者可以投票」
然后就没了
代币和产品之间,基本没有任何联系。
去年我投过一个 AI Agent 项目,代币涨了 3 倍,但产品根本没人用。后来我才明白,这 tm 就是个纯粹的投机品,和 AI 没半毛钱关系。
那次经历让我对 AI 代币彻底失望:大部分都是为了发币而发币。
Kindred 的代币经济:那个让我「啊哈」的设计
但 Kindred 的 $KIN,完全不一样。
当我看到他们的代币设计时,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这 tm 才是 AI 代币该有的样子啊!
三个核心机制,环环相扣:
1. 每个 AI Agent 都有自己的流动性池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个 AI 角色(比如 Hello Kitty、Pudgy Penguin)都是一个独立的「微经济体」。
用户越喜欢某个角色,这个池子的流动性就越好,KIN 的锁仓量就越大。
这就是把「注意力」直接转化成「经济价值」。
2. 每次交互都消耗 KIN
不是「持有就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