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新聞和盤面的時候發現日本 10y 國債收益率又ATH了,一個報道都沒看見,這也是流動性趨緊的一個關鍵因素。
日元資金回流 + 美元金融產品需求結構改變 + 套利交易解體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當美債利率下降、日本利率上升時,會形成跨國套利結構的反轉,這對全球流動性影響非常大。
現在所有目光都專注在美國會不會降息,單方面美國把水龍頭擰大,日本把水龍頭縮緊,是不會有流動性改觀的。全球流動性從“極度充盈” 到 “邊際收縮”,首先挨打的就是各類風險資產,特別是槓杆率高的風險資產。
加上近期科技權重股Put狂飆,似乎有大衆不知道的信息在頂層蔓延,根據以往經驗,信息的長鞭效應傳導到普通投資者這裏大概需要3周~3個月,12月份或許會可以捕獲到一些蛛絲馬跡。
歷史上聰明錢先走的情況出現過很多次,他們不是直接拋售股票,而是購入Put期權進行對沖,其中包括了:
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前夕,思科、微軟、英特爾這些科技巨頭普遍Put比例超過65%,而此刻納斯達克指數依然在均值附近,狂歡沒有停歇,沒有人意識到危險即將來臨,在接下來3周互聯網泡沫破裂,指數下跌 78 %。
2007年10月次貸危機爆發前,金融股Put比例急劇上升,雷曼兄弟、貝爾斯登的Put比例達到70%,此時VIX在20以下,整個大盤似乎毫無察覺。6周之後,泡沫破裂,整個S&P500指數下跌58%。
2015年8月中國股災前,美股中概股大面積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