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幣復蘇的低語持續存在,每隔幾個月就會週期性浮現。愛好者們仔細研究圖表,尋找預示替代加密貨幣即將爆發的跡象。隨着我們接近2025年,辯論愈發激烈:我們真的站在一個新的山寨幣時代的邊緣,還是加密愛好者們在堅持一個過時的敘述?
回顧2017年,我們目睹了由首次幣發行( ICOs)驅動的狂熱。比特幣的市場主導地位從年初的80%以上驟降至2018年初的約37%。僅靠白皮書支撐的代幣經歷了戲劇性的價格衝鋒,散戶投資者熱切地將資金投入新興項目。這個混亂的時期成爲那個時代的象徵。
2021年,市場格局發生了變化。比特幣的主導地位再次減弱,這次從1月份的70%左右下降到年中低於40%。然而,催化劑已經演變。市場不再是由ICO推動,而是由去中心化金融(DeFi)代幣、非同質化代幣(NFTs)和元宇宙相關項目驅動。盡管與2017年有所不同,但一個熟悉的模式出現了:比特幣的衝鋒之後,資本開始流向山寨幣,因爲比特幣的動能減弱。
隨着我們展望2025年,情況似乎更爲復雜。比特幣因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和機構資本流入而備受關注。歷史模式表明,這些流動性中的一部分可能最終會流入更高風險的山寨幣。圍繞人工智能代幣、重新質押機制和去中心化計算的新興敘事爲市場興奮提供了潛在催化劑。
然而,挑戰依然嚴峻。監管框架收緊,零售參與減少,許多山寨幣缺乏可持續的採用。整個加密市場同步價格漲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我們可能會看
回顧2017年,我們目睹了由首次幣發行( ICOs)驅動的狂熱。比特幣的市場主導地位從年初的80%以上驟降至2018年初的約37%。僅靠白皮書支撐的代幣經歷了戲劇性的價格衝鋒,散戶投資者熱切地將資金投入新興項目。這個混亂的時期成爲那個時代的象徵。
2021年,市場格局發生了變化。比特幣的主導地位再次減弱,這次從1月份的70%左右下降到年中低於40%。然而,催化劑已經演變。市場不再是由ICO推動,而是由去中心化金融(DeFi)代幣、非同質化代幣(NFTs)和元宇宙相關項目驅動。盡管與2017年有所不同,但一個熟悉的模式出現了:比特幣的衝鋒之後,資本開始流向山寨幣,因爲比特幣的動能減弱。
隨着我們展望2025年,情況似乎更爲復雜。比特幣因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和機構資本流入而備受關注。歷史模式表明,這些流動性中的一部分可能最終會流入更高風險的山寨幣。圍繞人工智能代幣、重新質押機制和去中心化計算的新興敘事爲市場興奮提供了潛在催化劑。
然而,挑戰依然嚴峻。監管框架收緊,零售參與減少,許多山寨幣缺乏可持續的採用。整個加密市場同步價格漲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我們可能會看
BTC-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