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拱一卒王小楼
vip
幣齡 11.9 年
最高等級 4
用戶暫無簡介
有個朋友問我:"你說 FIL 和 IRYS 有啥區別?不都是存儲嗎?"
我當時愣了一下,因爲我突然意識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藏着整個 Web3 存儲賽道的進化邏輯。
那個讓我抓狂的 FIL 經歷
2021 年,我第一次用 FIL 存 NFT 元數據。
當時覺得特別酷:去中心化、防篡改、用內容哈希做地址……這不就是 Web3 該有的樣子嗎?
結果上線第三天,就有用戶反饋:"爲什麼我的 NFT 圖片加載不出來?"
我去一查,媽的,FIL 節點掉線了。
然後我才知道,FIL 節點沒有激勵機制,別人憑什麼幫你存數據?你得自己花錢找 pinning 服務托管。
這 tm 不就是換了個馬甲的雲服務嗎?
還有更崩潰的:有些冷門文件,用戶點開要等好幾分鍾才能加載出來。因爲節點上下線太快,你永遠不知道數據在哪個節點上。
那一刻我就在想:去中心化存儲,不應該是這樣的。
IRYS 的"啊哈"時刻
今年初第一次接觸 IRYS 的時候,我發現他們的思路完全不一樣。
FIL 的邏輯是:"我提供一個協議,你自己想辦法讓別人幫你存。"
IRYS 的邏輯是:"你付錢,我保證給你存,而且存得又快又穩。"
這就是從理想主義到實用主義的轉變。
更關鍵的是,IRYS 不只是解決了"存儲"的問題,還解決了"價值"的問題:
可編程:數據不只是死的文件,而是能被智能合約調用的資產
可發現:不需要記住哈希,可以用 tag 和 met
FIL0.95%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昨晚刷 Sei 生態的時候,突然被 Kindred AI 這個項目擊中了。
不是因爲什麼技術創新,而是因爲一個很簡單的畫面:Hello Kitty 在和用戶聊天,還會有情緒。
那個讓我停下來的瞬間
說實話,我在這個行業待了這麼多年,看過太多"革命性"的項目。DeFi、NFT、GameFi、SocialFi……每個賽道都在喊「Mass Adoption」,但真正能讓我媽理解的項目,幾乎沒有。
你跟她說「流動性挖礦」,她一臉懵。
你跟她說「去中心化交易」,她問爲什麼不用支付寶。
但如果你說「你可以和 Hello Kitty 聊天,她會記得你說過的話,還會根據你的心情回應」——我敢打賭,她會立刻下載。
這就是 Kindred AI 讓我停下來的原因。
生態終於有了「生活感」
我一直覺得,區塊鏈生態最大的問題不是技術不夠牛,而是太冷了。
你打開一個公鏈的生態頁面,滿屏都是 DEX、借貸協議、跨鏈橋……全是金融工具。就像走進一個只有銀行和證券公司的城市,沒有咖啡館,沒有電影院,沒有人情味。
誰會想住在這樣的城市?
但 Kindred AI 不一樣。他們把 Hello Kitty、Pudgy Penguins、Astroboy 這些大家熟悉的 IP,變成了有情緒、能聊天的 AI 角色,用 KIN 代幣串起來。
這是第一次,我在一個公鏈生態裏感受到了「生活感」。
不是讓你來交易的,而是讓你來玩的
ETH-0.35%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一個字,舒服了
@KaitoAI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Kindred 正在爲 AI 注入“靈魂”。
大多數 AI 只是完成任務;Kindred 構建的是具備情感智能、並且上鏈的陪伴者——你可以真正擁有、喜愛、並與之一同成長。
這是一種更像人類、而非冷冰冰交易的 AI,由區塊鏈與標志性 IP 驅動。
@Kindred_AI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说实话,我最初听到 IRYS 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又一个存储项目?」
毕竟这几年看过太多存储赛道的项目了,从 Filecoin 到 Arweave,每个都说自己要革命,但用户体验嘛……你懂的。我甚至一度觉得,存储这个赛道可能就是个基础设施,重要但不性感。
直到去年有一次,我在帮一个 AI 项目做技术调研的时候,被一个问题卡住了整整三天。
那个让我失眠的问题
那个 AI 应用需要记住用户的历史对话,但问题来了:链上存储太贵,中心化存储又不可信,Arweave 虽然永久但数据是死的,每次调用都要通过复杂的外部系统。我当时就在想,为什么 2025 年了,我们还在用这种「把东西扔进仓库,需要的时候再翻出来」的原始方式?
这就像你每次想听歌,都得先去仓库找 CD,然后拿回来放进播放器。太 tm 原始了!
后来我才明白,这不是某个项目的问题,而是整个存储范式的问题。
我的「诺基亚时刻」
你还记得诺基亚 N95 吗?我第一部智能手机就是它。当时觉得已经很牛了,能上网、能拍照、还能装 Java 游戏。但 2007 年 iPhone 出来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不是 N95 不够好,而是整个时代变了。
触摸屏、App Store、移动互联网,这些东西重新定义了「手机」这个概念。
IRYS 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
当我第一次看到「可编程存储」这个概念的时候,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数据不应该是被动等待调用
FIL0.95%
AR0.69%
ETH-0.35%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中秋反思:
沒有發月餅的項目方、交易所,可以放心大膽的罵了,這次嘴不會軟了(因爲沒喫到月餅)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有人說自己的文章寫的好(也有可能是自己的錯覺),但是總上不了榜,但是其實 @KaitoAI 的重點是 mindshare。如果你想有個直觀的了解,可以看下這個視頻。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不管是自己拿到結果,還是看別很拿到結果,有誰在意了面子了嗎?跟着取得大結果的人走。
@Kindred_AI
視頻由 @Everlyn_ai 制作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關於 Kaito 的小知識
這個小號,應該和大部分人的 yaps 分數一樣吧。但是她 9 月底的一個帖子說她收益有 7000 刀了。
那她是怎麼做到的?
1. 持續與排行榜 1~10 位的 Yapper 互動。
2. 與 10 位 Inner Circle 的交流,比 1000 個機器人的互動更重要。
3. 若不是 Inner Circle,就別喊口號,提升寫作質量。
評價:
1. 我的策略是每個榜單的 top30,我都會拉下來進行除重。
2. 抱團,高質量的抱團。
3. 加油吧,少年。
查看原文
post-image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Zama 項目與區塊鏈隱私保護的思考
昨天翻到一篇關於 Zama 的文章,看完後我整個人都興奮了!
1. 區塊鏈隱私問題的根本困境
作爲一個在加密世界摸爬滾打了幾年的老韭菜,我見過太多項目從天花亂墜的白皮書到最後銷聲匿跡。但 Zama 這個項目,讓我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我們都忽略了一個根本問題
說起來有點諷刺,區塊鏈誕生的初衷是爲了透明和去中心化,但恰恰是這種「過度透明」成了它最大的阻礙。
我記得 2021 年牛市的時候,身邊一個做傳統金融的朋友想試試 DeFi,結果一查鏈上數據,發現自己的每一筆交易、每個持倉都暴露無遺。他當場就放棄了,說這比裸奔還可怕。
這就是問題所在——沒有隱私保護的區塊鏈,永遠只能是小衆玩具。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銀行帳戶餘額、每筆轉帳記錄都公開在網上,你還敢用網銀嗎?但我們在鏈上就是這樣生活的,習以爲常到麻木了。
2. Zama 的創新與技術方案
Zama 的解決方案讓我眼前一亮
Zama 提出的全同態加密(FHE)技術,簡單來說就是讓數據在加密狀態下也能進行計算。這聽起來很技術,但想想就知道有多牛——你可以在完全不暴露原始數據的情況下,讓智能合約正常運行。
更絕的是,它不是要重新造一條鏈,而是可以在任何現有的 L1、L2 上運行。這就像給現有的所有區塊鏈都裝上了一層隱私保護罩。
我最欣賞的是它的「可編程保密性」概念。開發者可以通過代碼精確控制什麼信息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現在西貝估計被羅永浩搞的太慘了,現在有一個活動,任意消費,送一個 100 塊錢的券,連我老婆都懂了多號去擼的擼毛精髓😂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中秋佳節給羣友們送份大禮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趙 0 兒:希望玩 Web3 的人都能幹幹淨淨,堂堂正正。
宮裏的公公:作爲一個男人。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有時候你無法理解一個 sb 的邏輯,就如同你無法理解爲什麼一個1 會變成 0 一樣。而當你嘗試理解對方的邏輯,那你肯定就敗了。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前聞汗味後聞屁,
尿急尿脹無處去,
兩腿發軟錢花光,
一身疲憊回家鄉。
GM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10月4日周六離全年結束還有88天
▓▓▓▓▓▓▓▓▓▓░░░░75%
十一假期,上海南京路。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 熱門話題查看更多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