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淘金者 IREN:半年 10 倍只是一個開始?

作者:RockFlow

劃重點

① IREN 完成了美股市場最引人注目的戰略轉型之一:從受制於比特幣週期的礦商,蛻變爲專注於 AI 算力基礎設施的“公用事業公司”。這種身分的重塑,使其能夠直接參與當前科技領域最確定的長期趨勢中,獲得超乎尋常的關注與價值重估。

② 在 AI 算力瓶頸從芯片轉向電力和土地的背景下,IREN 的垂直整合模式爲其帶來結構性的低成本優勢和數年的先發優勢。公司 2025 財年財報的扭虧為盈和 168% 的營收增長,正是其 AI 雲業務極高“硬件利潤率”和“重資產”經驗成功嫁接的財務兌現。

③ RockFlow 投研團隊認爲,IREN 的快速擴張恰逢 “AI 淘金熱” 中供需最失衡的階段。投資 IREN,就是以公用事業的穩健性和科技股的爆發力,押注當前 AI 基礎設施領域最稀缺的算力資源。

正文

在美股市場,不乏充滿戲劇性與宏大敘事的公司和潛力標的。本文主角 IREN 即是一例。

IREN 是加密和科技領域最引人入勝的轉型故事之一。該公司在比特幣挖礦熱潮中應運而生,並在短短三年內實現了戰略飛躍,成爲最有可能從 AI 基礎設施需求激增中獲益的企業之一。

而在轉型過程中,IREN 並沒有放棄其挖礦 DNA——其比特幣挖礦業務繼續產生現金。但它已不再滿足於一個受比特幣價格波動牽制的礦工,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更廣闊、更具確定性的萬億美元級賽道:AI 計算基礎設施。

這家公司近期因半年股價漲幅超過 1000% 而備受追捧。RockFlow 投研團隊認爲,IREN 並非簡單的加密或 AI 概念股,而是新一代 “AI 算力公用事業公司” 的代表。其核心投資價值,不在於一時的炒作,而在於其在電力、土地和高密度設計方面構建的、無人能快速復制的護城河。

本文將從 “IREN 轉型故事”、“當前核心投資價值” 到 “爲何現在是投資的好時機” 三個維度,爲你深度解析 IREN 未來仍有 10 倍回報潛力的底層邏輯。

  1. IREN 的蛻變:從比特幣礦商到 AI 算力基礎設施

IREN 的故事始於比特幣挖礦領域。該公司由現任聯席 CEO 的兄弟 Daniel Roberts 和 Will Roberts 於 2018 年在澳大利亞悉尼創立。當時,該公司名爲 Iris Energy。

丹尼爾·羅伯茨在 2013 年就對加密貨幣產生了興趣。他和弟弟威爾在比特幣達到 1000 美元時買入,但不久後就目睹了價格暴跌,於是他們以 500 美元的價格賣出。後來,他們參與了以太坊的預售,收益頗豐。

當比特幣的下一輪牛市在 2017 年末開始時,羅伯茨兄弟深入研究了貨幣的歷史,並理解了比特幣作爲一種對沖工具的意義。

兄弟倆堅信比特幣的崛起勢不可擋,但也意識到其巨大的能源成本:挖一個比特幣需要消耗一個家庭九年的電力。從那時起,羅伯茨兄弟就希望解決能源問題,同時繼續加大對比特幣的投資。2018 年,他們辭去工作,創立了 Iris Energy。

“我們意識到,世界將需要高能耗的數據中心,這些數據中心是專門爲原始處理能力而設計的,”丹尼爾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說道。顯然,它們可以用於 AI、高性能計算、分析和機器學習。它們不需要在首都城市設立昂貴的中心,只需要能源。

兄弟倆背上背包,走遍世界各地尋找這樣的地方。他們最初的戰略專注於快速部署容量,這並非出於機會主義,而是爲了整合一個能夠帶來成本競爭優勢的運營平台。

過去幾年,IREN 已證明其能夠管理大規模運營,並擁有密集且穩定的能源消耗,使其能夠安然度過比特幣價格劇烈波動的時期。

這種在設計、構建和運營高密度數據中心方面的經驗,後來成爲他們在更廣闊的市場——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中競爭的敲門磚。

2021 年 11 月,就在比特幣創下歷史新高後不久,Iris Energy 在納斯達克上市。幾天後,比特幣暴跌。2022 年,Iris Energy 股價也隨之暴跌。

隨着比特幣價格低迷,他們計劃進軍 AI 領域,購買了英偉達 H100 GPU,以提供由綠色能源驅動的高性能、低成本處理能力。在融資 1.26 億美元後,Poolside AI 成爲了他們的第一位客戶。他們投資 2200 萬美元購買更多 NVIDIA 芯片,並制定了兩年的投資回報計劃。

2024 年 1 月,Iris Energy 更名爲 IREN,體現了其多元化。這一轉變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管理團隊的遠見卓識。他們沒有陷入採礦業無休止擴張的陷阱,而是決定在公司達到臨界規模時暫停,並將資源配置到 AI 領域。這種嚴謹的資本配置正是其優勢之一。

IREN 轉型最顯著的標志,是其在 2024 年成功獲得 NVIDIA 首選合作夥伴資格。這不僅僅是一個新頭銜,而是獲得了 AI 基礎設施領域最稀缺的資源—— GPU 供應和客戶渠道的戰略背書。

從 GPU 規模來看,IREN 的 AI 雲已承諾提供約 1.09 萬塊 GPU 的容量,並計劃進一步激增至超過 23000 塊。

IREN 已經完成了從“比特幣挖礦公司”到“AI 算力基礎設施”的戰略蛻變。如今,它是一個垂直整合的計算基礎設施提供商,其業務模式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定義:電力、硬件、服務。

鑑於 IREN 擁有從土地、數據中心、電力基礎設施到硬件的完全掌控權,這種模式使其能夠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實現快速低風險的擴張,並能直接掌握項目進度,減少對第三方的依賴。

  1. 核心投資價值:“重資產”經驗+高增長賽道

RockFlow 投研團隊認爲,IREN 的投資價值,在於其成功地將比特幣挖礦時期積累的“重資產”經驗,完美嫁接到了當前最具爆發力的 AI 基礎設施賽道,成爲了一個集基礎設施、雲計算和能源套利於一體的復合體。

8 月底,IREN 公布的 2025 財年年報標志着其發展轉折點,多項財務數據展現了其商業模式的可行性:

扭虧為盈與高增長:總收入同比增長 168% 達到 5.01 億美元,淨利潤在 2024 年虧損後轉正至 8700 萬美元。其中,2025 財年第四季度是 IREN 首次報告季度盈利。

AI 盈利能力:即使在小規模基數下,AI 雲的“硬件利潤”率(收入減去電費)也極高,這證明了在電力成本低廉的地區運行最先進的芯片,能夠帶來極爲豐厚的利潤。

低成本優勢:IREN 的電力成本保持在極低水平,這爲其在 AI 主機托管和 AI 雲服務中提供了結構性的成本競爭優勢,這是其他競爭對手難以企及的。

而如此驚豔的財報業績背後,是 IREN 獨特的競爭壁壘——電力+液冷+合約在發揮作用。

在 AI 基礎設施領域,IREN 的競爭優勢十分亮眼:

稀缺的電力和許可優勢:在電網容量價格飆升、互聯排隊需耗費數年的今天,IREN 擁有的 2.91GW 已保障電力容量,就是最高的壁壘。它比那些從零開始建設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公司,節省了數年的電網接入時間。

高密度液冷技術:IREN 的新園區專爲 Blackwell 級液冷集羣設計。例如,Sweetwater 園區設計容量可支持超過 700000 個液冷 NVIDIA Blackwell GPU。這種高密度、低 PUE(電源使用效率)的設計,是運行下一代 GPU 的必需品,提高了每兆瓦的收入產出。

“Colo 3.0”模式:IREN 正從傳統的租賃電力和空間(Colo 1.0/2.0)轉向 “制造商合作模式”(Colo 3.0),與芯片制造商直接籤訂協議,通過融資或回租模式獲取 GPU,從而將資本成本與收入增長相匹配,實現輕資產運營和快速擴張,同時保留對電力和基礎設施的控制權。

IREN 未來能夠衝擊千億美元市值的敘事,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基於其商業模式的高槓杆效應。據相關研究機構基於 Blackwell 級機架的單位經濟學測算,IREN 的每兆瓦(MW)AI 專用容量,在 85%-90% 利用率下,每年可產生約 1560 萬至 1750 萬美元的收入。

此外,鑑於 AI 實驗室和超大規模企業(如 Stargate 計劃)正在與專業供應商預先籤訂多年期、照付不議的容量合同,這使得 IREN 的未來現金流具有極強的融資能力,因此投資者願意給予極高的估值。

  1. 爲何是現在?AI 淘金熱與 IREN 的獨特地位

如前文所述,IREN 的轉型和快速擴張,恰逢歷史性的宏觀趨勢。

當下,萬億美元計算需求正在爆發,AI 基礎設施的市場規模正以驚人的速度擴大。不久前英偉達 CEO 黃仁勳預估,AI 軍備競賽將演變爲 3 至 4 萬億美元的商機。麥肯錫預測,未來 10 年,數據中心約 7 萬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中,約 3.5 萬億美元將用於服務器芯片。

OpenAI 自己更是估計,到 2033 年其容量將達到 250 GW,這將是 2025 年底容量(2 GW)的 125 倍。

而在如此廣闊的市場中,當前卻是供需失衡的局面。爲此,芯片租賃作爲一種最新的熱門 AI 收入模式應運而生。

除了直接向 OpenAI 提供數百萬個 GPU 之外,爲了完成雙方的合作,英偉達還有另一個可能的計劃——將其 GPU 租賃給 OpenAI 等大型客戶。

芯片租賃爲科技巨頭、AI 前沿實驗室和其他專注於 AI 的企業提供了一種控制遠期支出、更精準地規劃項目支出預算並減少對昂貴資本支出建設的依賴的方法,從而穩定未來的自由現金流。

像 CoreWeave-OpenAI 這樣的數十億美元容量合同,以及 NVIDIA DGX Lepton 服務的推出,都表明 “芯片租賃” 正在成爲主流。而這正是 IREN 這種擁有基礎設施的公司的潛在增長點。

在 AI 基礎設施提供商的競爭中,IREN 處於一個有利的位置:

與 CoreWeave/Nebius 的模式差異:盡管 CoreWeave 和 Nebius 估值飆升(合計市值已達 1000 億美元),但它們大多通過合同獲取基礎設施,而 IREN 是基礎設施的原始擁有者和垂直整合的建設者。IREN 的模式更像一個擁有電力和土地定價權的“公用事業”公司。

與其他轉向 AI 的加密礦工(如 CIFR)相比,IREN 的優勢在於其規模、NVIDIA 的戰略合作以及明確的 GW 級擴張計劃。它不僅僅是將 GPU 掛在挖礦設施上,而是從零開始設計下一代 AI 數據中心。

IREN 強大的資產負債表也十分亮眼:在 2025 年實現盈利後,IREN 擁有 5.65 億美元現金,淨債務與 EBITDA 之比約爲 1.98 倍,資產負債表健康。這爲其高達數十億美元的資本支出提供了融資靈活性。

最後,如果看好 IREN 的未來,投資者也需要正視投資關注,RockFlow 投研團隊認爲,IREN 的潛在風險有三:

執行風險:未來更大規模的項目建設週期長,電力和許可風險仍是核心挑戰,互聯時間表和變電站交付可能延遲。

週期性:盡管 AI 業務增長迅猛,但公司大部分收入仍來自比特幣挖礦,股價在短期內仍會受比特幣價格波動影響。

估值與資本支出:AI 領域的炒作熱度高,高資本支出是其模式的固有屬性,盡管可以通過合同融資,但仍需警惕潛在的稀釋風險。

但市場當下顯然更傾向於維持樂觀估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IREN 股價的近期催化劑:

AI Cloud ARR 更新:隨着 1.09 萬塊 GPU 上線,預計年底年化收益達到 2 億至 2.5 億美元。

大額客戶合同:任何多年期、照付不議的 CoreWeave-OpenAI 模板式合同公告。

Sweetwater 調試節奏:Sweetwater 1(2026 年)和 Sweetwater 2(2027 年)的分階段通電。

結論

IREN 的故事是關於“結構性稀缺”的故事。在全球 AI 需求呈指數級增長、而物理基礎設施嚴重短缺的今天,IREN 憑藉其在電力、土地和高密度液冷上的先發優勢,成功邁出了千億美元計算帝國的關鍵一步。

RockFlow 投研團隊相信,投資 IREN,就是以公用事業的穩健性和科技股的爆發力,押注一場新的工業革命。

BTC-1.92%
ETH-5.6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