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課

鏈上行為模式識別:洞悉玩家與資金的真實意圖

本章將引導投資人認識鏈上參與者的典型行為模式,深入瞭解資金與市場參與者的實際動機。透過分析錢包活動、交易頻率及資金流向,投資人可及早掌握潛在機會,並有效規避風險。

為什麼要學習鏈上行為模式識別?

在加密市場中,資訊始終落後於鏈上資金。投資人所見的圖表、價格、新聞,都是參與者行為的「結果」,而非「原因」。

鏈上行為模式識別的核心,在於預先理解市場參與者的動機,進而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動態。

舉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場景:

1.某地址連續 3 天以小額多次買入一檔新幣

這是聰明資金潛伏式建立部位的典型行為。市場尚未察覺時,他們已經提前佈局,為早期進場創造機會。

2.某團隊錢包啟用 18 個月前部署的合約,突然大量鑄造代幣並轉入 CEX(中心化交易所)

這是團隊開始準備賣出或發動「流動性攻擊」的訊號,通常代表短期風險急遽上升。

3.某 Meme 幣出現大量來自新錢包的小額買單,但皆來自同一 CEX 提現的母地址

這通常是專案方自行操作市場行為營造假 FOMO(恐慌性追高),此時追高風險較高,建議審慎評估。

掌握行為模式識別後,投資人能夠判斷:

  • 哪些資金最具前瞻性?
  • 哪些交易屬於刻意偽裝?
  • 哪些團隊行為潛藏風險?
  • 哪些幣種熱度來自真實需求,而非團隊造假交易量?
  • 目前市場階段屬於「建立部位」、「分批賣出」或「高位接手者狂歡」?

這些判斷,皆可透過鏈上行為直接讀取。

四大主要鏈上參與者類型(可視化角度)

鏈上參與者大致可分為四類,每類皆具明顯行為特徵:

1.Smart Money(聰明錢)

特徵:

  • 交易頻率低但精準
  • 提前佈局、耐心潛伏
  • 進場前會先試單
  • 確認有價值後分批建立部位
  • 高點大額賣出,不貪最後一點利潤

可視化特徵:

  • 買入交易呈階梯式累積
  • 資產走勢穩定上升
  • 各週期均有獲利紀錄

常見範例:

  • Lookonchain 追蹤的錢包
  • 機構測試錢包
  • 資深 OG(圈內老手)錢包(Mint(鑄造)過多檔藍籌)

2.造假交易量主體(Fake Volume Makers)

特徵:

  • 頻繁小額交易
  • 大量新錢包出現但由同一地址充值
  • 買單分布極為一致
  • 無主力,僅有零散 fake 錢包

可視化特徵:

  • 買入曲線極為整齊
  • 錢包間呈現明顯鏈式結構
  • 活動僅集中在單一鏈或單一 token

判斷公式:交易密集+錢包新+來源一致=造假交易量機率高

3.團隊錢包(Team Wallet)

特徵:

  • 鑄造、增發、銷毀等皆由其主導
  • 操作時間點固定(如季度發薪、回購)
  • 一旦轉向 CEX,通常代表短期風險

識別方式:

  • 代幣鑄造(Mint)→ 團隊錢包 → CEX
  • 合約控制的多簽地址
  • 曾被官方公開標註

可視化特徵:

  • 持倉量龐大
  • 流動性相關操作密集
  • 幾乎不換其他幣種

4.情緒型散戶(Retail Emotions)

特徵:

  • FOMO(恐慌性追高)
  • 買高賣低
  • 高頻小額交易
  • 錢包數量龐大但單次金額有限

可視化特徵:

  • 漲幅高點時大量新錢包湧現
  • 淨買入金額與價格高度正相關
  • 高點大量小額買入(典型頂部訊號)

這些參與者行為共同構成鏈上數據最真實的「市場情緒」。

分析地址行為的五大關鍵維度

無論投資人分析的是巨鯨錢包、團隊錢包還是潛伏資金,所有鏈上行為皆可拆解為以下五大維度:

1.錢包年齡(Wallet Age)

錢包愈老:

  • 愈不可能是臨時產生
  • 愈可能為 OG(圈內老手)/技術型參與者
  • 持幣成本低,賣出模式不同

錢包愈新:

  • 可能是造假交易量(Fake Volume)
  • 也可能是用於「悄悄建立部位」的新帳號
  • 初期行為更值得追蹤

2.資金來源(Fund Source)

主要確認:

  • 資金來自 CEX(中心化交易所,散戶或主力?)
  • 來自其他鏈上合約(聰明錢?)
  • 來自多簽(團隊?)
  • 是否批量出現同源地址(造假交易量?)

可視化觀察方式:

  • Arkham/Nansen 的 “Source of Funds”
  • Breadcrumbs 資金流向圖

3.行為節奏(Behavior Rhythm)

觀察:

  • 分批買進?
  • 一次性全押?
  • 是否每日固定時段操作?
  • 是否有測試性交易?

節奏反映策略成熟度。有節奏=策略性強;無節奏=情緒盤

4.交易結構(Transaction Structure)

重點判斷:

  • 是否有試單
  • 是否從小額逐步放大
  • 買入金額與價格是否同步變化
  • 是否集中於特定專案

案例:某錢包連續用 50 美元買進 10 檔新幣,隨後對其中上漲的 3 檔放大 10 倍部位,極可能是獵手型聰明錢。

5.退出方式(Exit Pattern)

退出方式往往比進場方式更關鍵。

三大典型退出模式:

A. 一次性全數賣出(情緒盤/小型參與者)

  • 通常發生於價格劇烈波動時
  • 不考慮最佳價格
  • 一至兩筆全部賣出

B. 分批賣出(老練獲利盤)

  • 多次大額賣出
  • 價格愈高,賣出愈多
  • 不會砸盤

C. 先轉 CEX(中心化交易所,隱藏賣壓/團隊行為)

  • 不直接賣出
  • 而是先轉入 CEX
  • 更專業、風險更高

可視化投資人會發現:outflow to CEX 突然暴增,是最強烈的風險訊號之一。

典型鏈上行為模式

以下彙整投資人最常見的鏈上行為模式,並以可視化工具(Nansen/Arkham/DeBank)說明識別方法:

鏈上行為模式的核心在於:每一種錢包動態都代表不同類型資金的真實意圖。巨鯨建立部位多發生於早期,聰明錢率先佈局意味趨勢即將啟動;新錢包與交易筆數激增多屬散戶 FOMO 指標;而穩定幣快速流出及高頻清算則顯示市場進入風險釋放期。透過辨識這些模式,普通用戶可更早發掘機會,並於風險爆發前及時退出。

免責聲明
* 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課程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
* 本課程由入駐Gate Learn的作者創作,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絕不代表Gate Learn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