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Near协议(NEAR)?与layer 2一样高效的layer 1区块链 | | Gate.io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img.gateimg.com/learn/e3b4a188211ebbf3d64a0cbb3da3a28209d2e67a.png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img.gateimg.com/learn/4de872471ec00b2f08288af7ea59ec6131de5a78.png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img.gateimg.com/learn/8859b689cca66406e8b109be604f0906abf916ba.png

###什么是Near协议(NEAR)?

随着人们对于dApp兴趣的不断增长,很多区块链协议也面临着可扩展性问题。有的协议绕道而行,试图掩盖这一问题,而不是去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NEAR协议作为一个去中心化开源平台,旨在加速dApp的开发。

NEAR协议专注于提供一个对开发人员和用户友好的环境来解决可用性和可扩展性问题,并希望为创建高性能dApp提供参考。

NEAR协议由Erik Trautman、Alexander Skidanov和Illia Polosukhin共同创立。该项目于2017到2018年间初具规模,那时,Polosukhin和Skidanov开始研究机器学习和自动化程序领域,并致力于开发一个供开发人员轻松简单地构建可大规模使用的dApp平台。最终,他们于2020年4月推出了Near协议网络,该网络于2020年9月开始由社区运营。

与以太坊虚拟机(EVM)一样,NEAR主要用于搭载dApp。与加密钱包地址不同,NEAR的主要特色之一是采用了可读性较高的帐户名称,而不像加密钱包地址那样是一串毫无意义的字符。此外,新用户无需钱包即可使用智能合约。这些特点对开发人员和用户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让他们可以参与构建有史以来最有用且最具扩展性的智能合约平台之一,也让该平台能够在整个网络轻松访问。NEAR协议的开发团队一再表示,他们希望通过构建一种特别高效的数据处理机制来解决可扩展性问题,该机制将能够保证每秒非常高的交易处理数。

####区块链生态中最有效的layer 1协议之一

第1层网络(Layer 1)即底层区块链。币安智能链(BNB)、以太坊(ETH)、比特币(BTC)和Solana都属于第1层网络协议。将它们称之为第1层网络是因为它们是各自生态系统中的主网络,当第1层网络需求增加导致可扩展性问题突出时,gas费和交易成本也会相应上涨。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得不依赖于所谓的“第2层网络(layer 2)”。第2层本质上是一个二级框架,区块链交易和流程可以独立于第一层(主链)进行。

NEAR协议旨在直接通过其原始协议解决可扩展性问题,而不必依赖“外部的”第2层网络。为保证信息的安全、交流与传播,NEAR网络实施了一种新的随机方法,当2/3以上的节点作恶时,该方法可以保证网络的不可预测性和公正性。

####NEAR协议的运作原理是什么?Nightshade与分片

虽然其他区块链已经采用基于第2层的解决方案来尝试解决可扩展性问题,但Near决定构建一个具有不同架构的全新区块链。

NEAR协议的核心技术是分片,称为Nightshade。Nightshade将处理交易的工作分散到众多验证节点,一个验证节点只需要处理网络交易的一小部分。这样一来,节点就能跨越多个分片并行处理和验证交易,从而增加每秒交易量,进而从整体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参与节点只负责维护区块链上的一小部分,这样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就被分散开了,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性。

为了在网络各节点间达成共识,NEAR使用阈值权益证明(TPoS)这一选举机制来选择验证者。TPoS类似于拍卖,有意竞拍的账户可以提交一笔交易,表明想要质押的代币数量,以获得参与资格。接下来,每一轮(间隔约12小时)都会挑选一次验证者,质押代币越多,在共识过程中的影响力就更大,被选为验证者的几率也就越高。

####NEAR协议的特色:Rainbow桥和Aurora

NEAR协议的一个重要特色无疑是Rainbow桥。Rainbow桥允许参与者轻松地在以太坊和NEAR之间来回传输任何以太坊代币。当代币从一条链转移到另一条链时,原生代币被智能合约销毁,随后以新代币的形式传输到接收链。反向操作也是一样的,通过燃烧接收链的代币并将其传输给发送链。Rainbow桥的推出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开发人员可以享受比以太坊更快的传输速度且更低的费用。

NEAR协议的第2层解决方案Aurora使NEAR与以太坊生态系统兼容成为可能。Aurora旨在帮助开发人员在NEAR网络上启动他们的以太坊dApp。简单来说,Aurora相当于NEAR协议的以太坊虚拟机(EVM),因为它是使用以太坊编码技术构建的。开发人员可以在NEAR链轻松上手,无需重写dApp或学习使用新的开发工具。Aurora能够在2秒内确认交易,意味着基于NEAR协议的DeFi应用比基于以太坊等网络的交易手续费要便宜数百倍。智能合约的计算费用必须使用NEAR代币支付gas费。

###NEAR DA

NEAR DA 的核心在于 Nightshade 分片技术,它将网络分割成多个分片,每个分片负责生成区块的一小部分,即“chunk”,这些 chunks 随后被聚合,形成完整的区块,整个过程对用户和开发者透明,大幅提高了效率。NEAR 的设计理念是确保网络不会因数据过多而降低共识速度,同时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时间查询交易数据,这一点对于高交易量的 Rollup 方案尤为重要,不仅适用于游戏网络,也适用于需要可扩展数据存储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其他领域。

随着 NEAR 协议向无状态验证转型,它将进一步降低硬件需求,支持更多分片,从而增强系统的去中心化程度,目前 NEAR 协议已经非常高效,单个分片每秒能处理 4MB 数据,现有分片为 4 个,未來通过扩展到 n 个分片,基于 NEAR 的 Rollup 方案和其他项目将不再需要竞争区块空间,这与单片系统和其他区块链的扩展限制形成鲜明对比。

NEAR DA 的成本效益也非常明显,以 Arbitrum 为例,使用 NEAR DA 的 10 周数据存储费用仅为 87.62 美元,而传统方案则需超过 1600 万美元,相比之下 Celestia 的数据存储成本也远高于 NEAR DA。

总结来说,NEAR 协议提供了一个高性价比、可扩展的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它基于面向未来的技术架构,并通过与 Rollup 开发工具包/堆栈(如 Polygon CDK、Arbitrum Orbit Stack 及 AltLayer 等 Rollup 即服务(RaaS)提供商)的整合,不断扩展其应用范围。

###NEAR Chain Signatures

NEAR Protocol 推出了 Chain Signatures 功能,让 NEAR 帐户能够在不同区块链上签署交易,这项创新技术实现了真正的跨链互操作性,使单一 NEAR 帐户能够控制和管理多链资产、帐户和数据。

####运作机制

通过确定性派生路径(derivation paths),NEAR 帐户可以在目标链上衍生唯一地址,部署在 NEAR 上的多链智能合约负责向多方计算(MPC)服务请求签名,MPC 服务将签名拆分成多个部分,分发给多个节点,确保私钥不会被单一节点获取,最后 NEAR 帐户将合并签名部分,构建出有效的跨链交易。

这一机制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还大大简化了用户体验,NEAR 帐户可以使用单一私钥管理多链资产,无需创建多个钱包,NEAR 还提供了多链 Gas 中继站合约,让用户可以使用 NEAR 代币支付其他链的 Gas 费,进一步提升了跨链交易的便利性,这一创新有望推动 DeFi、资产管理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用户和开发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NEAR Protocol Burrow v2

NEAR Protocol 推出了 Burrow v2 升级,这一升级旨在提升其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的性能和用户体验,新模型根据用户的净流动性(即存入资产减去借出资产的数量)来分配奖励,旨在更有效地利用 Burrow 的资金库,并将奖励与实际使用情况相对齐。以下是 NEAR Burrow v2 升级的主要功能列表:

  1. 净流动性挖矿模型:
  • 取代了之前的总存款挖矿模式。
  • 根据用户的净流动性(存入资产减去借出资产)来分配奖励。
  1. 增强的价格预言机功能:
  • 采用 MakerDAO 启发的白名单预言机。
  • 由多个独立运营商管理,确保价格报告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1. 资金效率提升:
  • 更有效地利用 Burrow 的资金库,优化资金使用。
  1. 透明和可预测的收益模式:
  • 提供用户更透明的收益计算方式,降低不确定性。

这些改进不仅提升了整体的资金效率,还为用户提供了更透明和可预测的收益模式,进一步巩固了 Burrow 在 NEAR 生态系统中的地位,随着这些升级,Burrow v2 预期将吸引更多的用户和资产进入平台,推动 NEAR Protocol 的持续发展。

###什么是NEAR代币?

NEAR是NEAR协议的原生代币,是一种ERC-20代币,最大供应量为10亿。NEAR主要用于支付交易费用,作为在NEAR链上存储数据的抵押品,同时用于奖励质押者和验证者在保护区块链安全以及参与治理方面做出的努力。智能合约产生的交易费用中,一部分分配给开发人员,剩下的则被烧毁。这种机制提高了NEAR代币的稀缺性,代币供不应求,其价值也将逐渐增长。此外,Near基金会设立了一个财务部,每一轮挑选验证者所得收益的10%将被存入财务部,用于支持协议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但这一机制由于违背了去中心化原则而广受争议。

以下为 NEAR 代币四大功能:

  • 网络安全:通过质押 NEAR 代币来维护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支付交易和数据存储费用:用户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 NEAR 来支付在 NEAR 网络上的交易手续费和数据存储费用,这个数量随着用户需要的存储量而动态增加。
  • 交换媒介:NEAR 代币可以在 NEAR 生态系统内用作交换媒介。
  • 记帐单位:NEAR 代币是 NEAR 网络上的基本记帐单位。

####代币经济学

NEAR 的代币发行总量为 10 亿枚,每个 NEAR 被细分为 10^24 个 yocto,是最小的记帐单位,代币投资者的归属时间表在发布后的前 2-3 年逐步解锁。NEAR 的通货膨胀模型设定了每年最高 5% 的通胀率上限用于奖励,90% 的奖励发放给验证者,10% 发放给 NEAR 财库,不过实际通胀率会因网络活动而有所不同,有时甚至低于 5%。此外,NEAR 网络会收取并消耗网络费用,类似以太坊的 EIP-1559 机制,这进一步降低了实际通胀率,随着网络活动的增加,NEAR 的通胀率会下降,为质押者带来更多实际收益,并吸引更多用户和交易者参与,NEAR 的代币经济设计旨在通过奖励质押者、消耗网络费用、吸引开发者和用户等方式,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增长。

####NEAR协议生态系统

NEAR协议的dApp生态系统很完善,它与其他链可以实现轻松互操作,且使用起来简单方便。以下是目前在NEAR上构建的一些最受欢迎的项目。

  • Ref Finance:一个由社区主导的多功能DeFi平台,有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包含提供流动性、收益耕作(yield farming)、质押等多种功能。
  • Burrow:一个去中心化的、非托管的流动性池利率平台,用户可以借出自己的资产赚取利息,或借入资产以提供流动性,这跟著名的Aave协议的机制相似。
  • Mintbase:一个新手也能轻松创建NFT的全球化平台,可以将收益和版税收入分离开来,每笔销售仅收取2.5%的手续费。

###NEAR协议是否值得投资?

NEAR协议完美演示了效率和可扩展性的结合,网络上的帐户数量不断增长,目前已超1600万个。该项目已成功地从Circle、Alameda Research和FTX等风险资本家募资逾5亿美元。这些资金应该足以帮助团队继续发展生态系统,并度过潜在的“加密寒冬”。NEAR协议的目标是“赢得”以太坊用户,并为dApps开发人员以及那些想要一个用户友好、可扩展且使用成本不高的协议的人提供参考。NEAR协议的未来是光明的。然而,由于加密行业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NEAR协议是否能在需求增长时依然坚挺,加密行业又能否成为一个主流行业被市场接受,还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无论如何,在进行任何投资之前,我们都需要做好足够的研究。

###如何购买NEAR?

用户可以通过Gate.io等加密货币交易所购买NEAR。

  1. 登录Gate.io账户,将光标置于导航栏【交易】上,点击【现货交易】。
  2. 在【搜索】框中输入“NEAR”,系统会显示平台支持的交易对。
  3. Gate.io支持多种订单类型。以限价单为例,输入买入价与买入量之后,点击【买入 NEAR】即可。订单匹配后,NEAR代币将发放至您的现货钱包。

此外,Gate.io还支持通过信用卡/借记卡或银行转账的方式购买NEAR。

获得NEAR代币后,用户可以选择将其转入非托管钱包或是继续存放在Gate.io账户。若选择后者,您还可以通过Gate.io提供的多种服务来获取被动收入,例如质押和借贷。目前,NEAR代币支持以上两种方式获取收入。

###参考

要了解NEAR协议的最新信息,您可以访问:

###即刻交易

点击查看NEAR价格,并选择您最喜欢的交易对进行交易。

NEAR0.98%
DAPP-23.51%
AURORA0.48%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