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扩大数字人民币使用范围,计划提高钱包限额?

自2024年5月数字人民币(e-CNY)跨境支付试点在香港扩大范围以来,这项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导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项目,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香港的金融血脉。近期,香港当局释放出明确信号,不仅计划进一步扩大接受数字人民币支付的本地商户网络,更在与内地相关部门积极探讨提升钱包交易限额及引入更多应用场景的可能性。这一系列举措不仅预示着数字人民币在香港的应用将迈入新阶段,也凸显了香港在国家金融科技战略布局,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所扮演的独特“试验田”与“超级联系人”角色。

试点现状

回顾数字人民币在香港的发展历程,自2024年5月试点范围扩大后,香港居民仅需使用香港本地手机号码,即可开立并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无需绑定内地银行账户。更重要的是,用户可以通过香港本地的“转数快”(FPS)系统,经由17家本地零售银行,方便快捷地为钱包充值。这一简化的开通和充值流程,极大地降低了使用门槛,使得数字人民币得以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内地26个试点地区的跨境消费场景中发挥作用。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强调,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为两地居民提供多一个安全、便捷和创新的支付选项,提升跨境支付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并有助促进两地互联互通。” 随着时间的推移,接受数字人民币支付的香港本地零售商户数量正在稳步增长。尽管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并未公布关于钱包开立数量或商户覆盖率的具体统计数据,但从市场反馈和官方表态来看,其在零售领域的接纳度正持续提升。

香港金管局亦在积极鼓励本地银行招募更多零售商户加入数字人民币受理网络,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完善和便捷的支付生态系统。通过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及内地运营机构在港子公司的紧密沟通,金管局持续追踪使用情况,收集用户反馈,为后续的优化升级提供决策依据。

尽管数字人民币在香港的推广取得了进展,但现行的钱包使用限制,正成为其潜力进一步释放的瓶颈。根据目前的框架,香港用户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存在三重限制: 单笔交易限额:每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人民币2,000元(约合280美元)。钱包余额上限:钱包内最高持有金额为人民币10,000元(约合1,400美元)。年度累计支付限额:每年累计支付总额不得超过人民币50,000元(约合7,000美元)。

这些限制的设定,主要是基于当前钱包注册流程的简化性——用户无需进行实名认证(KYC),仅凭手机号码即可开通。这是一种在便利性与风险控制之间取得的平衡。然而,随着应用的深入,这一平衡点正面临新的挑战。

有立法会议员提出质询,认为当前的限额对于经常往返内地与香港的商务人士或高频消费用户而言,可能并不充足。无论是商务差旅中的大额支出,还是日常跨境消费的累积,现有额度都可能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市场和用户层面都出现了要求提升限额的呼声。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更广泛的消费需求,也是为了使香港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功能逐步与内地试点城市中经过验证的、功能更全面的钱包看齐。

未来路径

面对市场的期待和现实的需求,香港当局已经采取了积极行动。许正宇局长在回应立法会质询时明确表示,香港金管局正与中国人民银行就钱包升级的可行性进行积极探讨。升级的核心目标直指两大方向:一是提高使用限额,二是支持更多的应用场景。

他解释道:“中国人民银行与金管局现正探讨升级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安排和可行性,以提高其使用限额及支持更多应用场景。由于讨论仍在进行中,具体方案和时间表有待敲定。” 这段表态虽然审慎,但清晰地传递了官方对于提升限额和扩展功能的正面立场。

可以预见,未来的钱包升级将可能引入分层管理机制。例如,维持现有基于手机号码的匿名钱包,并在此基础上,为愿意提供更多身份信息(如香港身份证)进行实名认证的用户,提供一个额度更高、功能更强的“升级版”钱包。这不仅能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也符合全球反洗钱(AML)和反恐怖融资(CFT)的监管趋势,为数字人民币在更广泛、更复杂的金融活动中的应用铺平道路。

香港对数字人民币的愿景,远不止于零售支付这一单一维度。官方表示,未来的功能升级将探索超越消费者支付的范畴,向更深层次的经济活动延伸。这其中包括: 供应链金融:利用数字人民币的可追溯性和智能合约功能,优化企业间支付结算流程,提高供应链融资的透明度和效率。跨境薪酬支付:为在内地工作的香港居民或在香港工作的内地员工提供一种更高效、低成本的薪资发放渠道。其他企业级应用场景:探索数字人民币在企业大额支付、跨境贸易结算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这些企业级用例的拓展,需要技术成熟度、两地监管协调以及市场需求的协同发展。一旦实现,数字人民币将从一个便捷的支付工具,转变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更广泛区域内经济要素高效流动的关键金融基础设施。

双轨并行

在推动零售端数字人民币应用的同时,香港还在另一条战线上扮演着关键角色——即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该项目于2024年6月已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MVP)阶段,旨在通过一个通用的技术平台,实现各参与司法管辖区银行间的直接跨境结算。

与数字人民币主要聚焦零售支付(尽管也在探索批发应用)不同,mBridge项目更侧重于解决银行间(批发层面)跨境支付中存在的成本高、速度慢、流程不透明等痛点。通过mBridge平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实现高效兑换和结算,显著降低交易成本。

香港在mBridge项目中的深度参与,表明其数字货币战略是“双轨并行”的。一方面,通过e-CNY试点,深化与内地的零售支付互联互通;另一方面,通过mBridge,在全球范围内探索下一代批发层面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结论

香港在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中的积极探索,是其作为中国金融开放“桥头堡”角色的生动体现。从扩大商户受理范围,到积极探讨提升钱包限额和功能,再到布局更宏大的企业级应用和参与mBridge项目,香港正全方位、多层次地拥抱央行数字货币带来的变革。

未来,市场的目光将聚焦于香港金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商讨的具体成果。关于钱包限额提升的具体方案、实名认证的实施路径以及新应用场景的推出时间表,都将是决定数字人民币在香港乃至国际舞台上发展步伐的关键变量。随着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的日趋成熟,香港无疑将继续在中国CBDC的国际化战略中,扮演不可或缺的先行者和试验者角色,为全球数字金融的未来版图,描绘出充满想象力的一笔。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 热门 Gate Fun查看更多
  • 市值:$4134.48持有人数:1
    0.00%
  • 市值:$4164.39持有人数:2
    0.02%
  • 市值:$4055.17持有人数:1
    0.00%
  • 市值:$4013.79持有人数:1
    0.00%
  • 市值:$3972.41持有人数:1
    0.0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