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Mantle Network:我對MNT的真實看法

我最近一直在探索整個 Mantle Network 的事情,老實說,我既印象深刻又有點懷疑。作爲一個看過無數 L2 解決方案來來去去的人,我想深入了解 MNT 實際上提供的內容,超越那些常見的市場宣傳。

這個 Mantle Network 到底是怎麼回事?

Mantle是另一個以太坊的L2解決方案,但有一個實際上引起我注意的變化。與那些只是將交易捆綁在一起的典型擴展解決方案不同,Mantle採取了一種模塊化的方法,將區塊鏈功能分解爲單獨的組件。就像他們不是在試圖成爲一把瑞士軍刀,而是一個專業工具集。

網路使用樂觀匯總(沒什麼新鮮事),但讓我 raise an eyebrow 的是他們對 EigenDA 數據可用性的實現。這 supposedly 將交易成本降低了 90% - 這是一個我最初對此表示懷疑的大膽聲明,直到我自己進行了幾筆測試交易。

MNT 代幣 - 真的有用,還是另一個治理代幣?

MNT不僅僅是另一個無意義的治理代幣(,盡管它也有這個功能)。它是網路上的原生燃料代幣,這意味着你使用的是MNT,而不是ETH,來支付交易費用。這實際上相當聰明——他們設計的代幣經濟使得交易成本確實低於競爭對手。

當前的分配顯示約有51%在流通中,49%被保留在國庫。我見過更糟糕的代幣分配,但我總是對大額國庫持有保持警惕 - 如果事情變糟,零售投資者面臨被拋售的潛在風險。

爲什麼我認爲Mantle可能會脫穎而出

在將其與Arbitrum和Optimism (這兩個L2領域的大佬)進行比較後,我注意到了一些事情:

  1. 他們的EigenDA實現不僅僅是營銷 - 它確實相比於將所有數據發布到L1的競爭對手降低了成本
  2. 原生的 MNT 燃氣代幣創造的經濟效益優於使用 ETH
  3. 他們的費用機制實際上是爲用戶優化的 - 我在MetaMask中將基礎費用設置爲0.02 gwei,優先費用設置爲0,交易仍然順利通過。

但讓我們現實一點——L2領域競爭異常激烈,許多有前景的項目已經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如果無法吸引足夠的開發者和用戶,技術優勢可能也無關緊要。

MNT值得你花時間嗎?

從Mantle的路線圖來看,他們專注於通過EigenDA集成進行安全性增強,並支持以太坊的Pectra升級。他們還在開發基於zkVM的證明系統Succinct SP1。

所有的聽起來很華麗,但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實際表現。代幣轉帳費用約爲0.0047 MNT,而合約部署費用約爲0.1088 MNT——這比我使用過的其他網路便宜得多。

對於將MNT視爲投資的交易者來說,其實用性是存在的,但採用情況仍然是關鍵問題。市場對於即使是技術上更優秀的L2也非常殘酷,當它們未能吸引足夠的流動性和開發者興趣時。

如果您計劃使用該網路,連接到它非常簡單 - 只需通過 Chainlist 或手動將其添加到您的錢包即可。只需確保優化那些燃氣設置,以真正享受 Mantle 的成本優勢。

我對Mantle的做法持謹慎樂觀態度,但在這個市場上,技術優勢並不總是能轉化爲成功。真正的考驗將是他們能否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讓用戶在任何市場條件下都能不斷回歸。

MNT9.74%
ETH4.1%
ARB1.19%
OP2.37%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