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Meme財富密碼解析:比特幣與Bome的成功之路
Meme 財富的誕生:解析比特幣和 Bome 的崛起
人類追逐潮流,潮流創造價值。這是人類歷史上反復出現的現象。
鬱金香泡沫 = 流行 + 限量供應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著名,也是最早的超級 meme。進入 21 世紀,信息時代經歷了無限復制的 Web 2.0,現在邁入了有限信息的 Web 3.0 時代。
信息以光速在互聯網上傳播,而承載流行價值的載體,從實體世界的奢侈品、名表、豪車,轉變爲虛擬世界中一串不可復制的數據。支付場景隨着移動設備的普及遍布全球各個角落。瞬間,Meme 大爆炸,由此誕生了一個光怪陸離的 meme 世界。
在 Meme coin 的世界裏,誰能創造流行,特別是互聯網流行,誰就能通過代幣直接將流行變現。
那麼,如何創造流行呢?本文將首先提出 Meme 的流行理論,然後運用該理論來解析比特幣和 Bome 的崛起過程。
加密流行的奧祕
信息的流行本質上與疾病的傳播沒有區別。在傳播學中,對信息傳播和病毒傳播都採用 SIR 模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了解,這裏不做詳細展開。
信息傳播的過程分爲兩個部分:信息感染和信息免疫。
信息感染:將普通人轉化爲流行信息的追隨者。
信息免疫:流行信息的追隨者擺脫流行信息的影響而成爲局外人。
讓一個信息流行的核心在於:使感染速率超過免疫速率。只要單位時間內感染人數超過免疫人數,流行信息的追隨者就會增加,信息就在擴大流行。反之,流行就會走向衰退。那麼如何提高感染速率,降低免疫速率呢?
毫無疑問,信息能夠接觸更多新人(未曾接觸信息的人),感染的速率就會增加。信息質量越高,粘性越強,越容易傳播,也越難以擺脫。這裏我結合傳播學、社會心理學,總結出 Meme 成功的四個重要的外部因素:
四大要素
內容
內容即信息。是傳播的主體,決定了傳播的屬性。應該針對的傳播人羣,應該優先選擇的傳播節點,都是由信息本身決定的。例如某些代幣天然具有特定的政治傾向,對應政治立場的人羣會自然產生共鳴。又如某些以動物爲主題的代幣,對愛好者來說就具有天然親和力。而且,這種親和力往往能長期存在。
內容的粘性也很重要。某些概念具有時效性,比如最近爆發的政治人物相關 meme,或者體育賽事的 meme。一旦政治選舉結束,賽事舉辦完畢,現實世界的熱度就會消退,借由現實信息流行推動的鏈上信息流行也就失去了動力,感染 > 免疫的狀態可能會逐漸轉變爲感染 < 免疫的狀態。
內容的親和力還包括二次傳播的能力。一個好的傳播事件,必須降低傳播門檻,越簡單、越直接、越容易讓普通人傳播,那麼傳播範圍就會越廣。
環境
環境包含兩部分:時間和空間。
時間:加密貨幣週期
時間針對的是加密圈特有的經濟週期。Meme 的爆發需要在行業受關注、用戶願意參與投機的時候。以前通常發生在牛市的中後期,在所有項目故事乏善可陳之後,純文化傳播的 Meme 才閃亮登場。本次由銘文掀起的 Meme 熱潮是一次重要的變局。行業注意力由 Meme 本身引起,文化傳播不再是項目內容無法繼續時的備選方案,而是成爲了一種吸引流量的主要手段。
空間:社群
空間指的是社群。社群的定義是一羣有着共同目標的人。有着共同的目標,就意味着這羣人有着共同的特徵。如果傳播的內容契合這些特徵,就能夠獲得更快的傳播效率。就像不同疾病在不同人羣中,傳播速率是不同的。某些疾病在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更容易流行。
KOL 矩陣
研究表明,不同的個體對於流行的傳播能力是不同的。有些人特別擅長將自己的觀點傳遞給他人,特別容易讓身邊的人信服。這種人就是超級個體,即 KOL。擁有的 KOL 越多,我們就能形成 KOL 矩陣,影響更廣泛的羣體。KOL 與社群密切相關,對社群有影響力的 KOC 才是真正有價值的節點。如果無法輻射目標人羣,KOL 的價值就會大幅降低。
財富效應
加密圈的特點是財富效應引領注意力。所謂的"以漲服人",就是用金融事實輔助信息的傳播。因此,Meme 存在幣價和文化傳播的自我強化循環。Meme 幣價越漲,文化傳播越廣,信仰者越堅定。Meme 幣價越跌,文化傳播越不利,信仰者越容易動搖。也因此 Meme 幣往往會表現出暴漲暴跌的特性。
Meme 的運營分析
本節我們將結合兩個案例,復盤項目,解析上述理論。
比特幣
許多人不承認比特幣是 meme 幣。但這並不重要。Meme 的定義源自達爾文的進化論,指像生物一樣,信息的擴散也包含復制、變異以及被選擇的過程。從宏觀角度看,比特幣共識的擴散與其他 Meme 幣的路徑並無本質區別。區別主要在於傳播內容的差異。
比特幣的核心內容是對中心化金融崩潰的憂慮。在其創世區塊中,包含了一則關於英國政府再次救助金融系統的新聞摘要。這個新聞作爲一個錨點,成爲了一個廣爲流傳的逸事。每一次傳播,都通過這個逸事強化了人們對中心化金融脆弱性的擔憂。每一次金融風暴,都會進一步鞏固比特幣的共識。比特幣共識的粘性非常強,信仰比特幣的人往往很難放棄這種信仰。這種信仰的粘性在行業內有目共睹。
在共識機制上採用公平挖礦,是一種互惠設計,在項目初期,只要投入算力,就能獲得比特幣。中本聰本人在早期也對一些用戶進行空投,這也可視爲互惠行爲。而投入算力本身,可以看作是對比特幣項目的一種認可。通過這種行爲,獲得比特幣的人在心理上更容易認同項目。在供給方面,比特幣通過程序實現了 2100 萬枚的限制,將稀缺性寫入了代碼。中本聰的文檔中也描繪了比特幣被全世界接受後,價格達到 1000 美元的願景。雖然放到今天看來這個預測過於保守,但在比特幣還沒有價格的年代,這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承諾。
Meme 的初期如同一種新病毒的傳播初期一樣,是非常脆弱的。Meme 傳播的初期,由於可以傳播的節點非常有限,必須要提高傳播成功的可能性。比特幣白皮書的發布時間是 2008 年,雖然並非牛市,但當時正值中心化金融動蕩不安的時期。人們普遍對中心化金融的可持續性產生懷疑。其發布時機與內容敘事高度契合。這在 Meme 流行初期是非常關鍵的。
比特幣初期選擇的社群也經過精心挑選。中本聰首先選擇了加密社群。加密社群的理念與比特幣的設計理念高度一致,對去中心化都有緊迫感和使命感。發展他們作爲種子用戶,阻力最小。
比特幣最初的傳播 KOL 矩陣,中本聰選擇的是加密社羣裏的權威人士。在中本聰對某位專家發送的郵件中表示:比特幣的構想和設計不僅實現了該專家論文中的設想,而且已經得到了另一位業內知名人士的認可。這樣獲得了產品的可信度背書。這些人雖然在加密圈外可能知名度不高,但在加密圈內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他們的加入有助於比特幣在加密社區迅速扎根。
Bome
Bome 在發布之前,無論藝術家 Dark Farm 是否有意爲之,他對於一款 Meme 的流行都做足了準備。內容上,Bome 是制作一本 Meme 之書,記錄 Meme 的歷史。這在當前環境下具有歷史意義。正如前文所述,通過文化發行代幣,在今年不再是在無項目可發後的備選方案,而是引領整個行業的前沿。無論是 Solana、Avalanche 還是 Ethereum,都將 Meme 作爲重要的吸引新用戶的手段。投資者也逐漸認可 Meme token 作爲一種資產。Meme 之書作爲 meme 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自然受到重視。這個概念對於追逐 Meme 的人羣也有天然的親和力。
在時間選擇上,Bome 的發起恰逢行業牛市,資金充裕。社群方面,Dark Farm 此前在以太坊生態中深耕 Meme 文化,推出 Book of Meme 項目並非突發奇想,他在加密貨幣 meme 社群中具有一定影響力。他之前的作品在 Book of Meme 走紅之前,其底價仍高於發行價,這表明他的成就得到社群認可,在社群內有一定知名度。這個社群與投機者羣體高度重合。
觀察 Bome 發布帖子的傳播行爲,很多是同爲藝術家的 KOL 支持。這些藝術家雖然單個影響力不大,但勝在用戶真實,且有凝聚力。當 Meme 發展到一定階段,就能獲得其他流量的互動。作爲社交媒體上的 Meme 藝術家,DarkFarm 也非常擅長運營,善於借助超級節點增強自己項目的影響力。
早期傳播者的情況顯示:最初的宣傳者來自於某特定社區。擁有社區基礎,讓 Bome 的 Meme 直接跨過了最脆弱的階段。這也在 DarkFarm 的計劃之中,在他的 Bome 宣言圖片中,出現了該社區與這些最初的 KOL 互爲呼應。在 Bome 取得成功後,該社區的 NFT 價格也大幅漲,給予了這些社區成員豐厚的回報。整個操作形成了完美的閉環。
互聯網時代項目的三大支柱是:流量、技術、資本。在 Meme 的世界裏,技術和產品是不存在的。Meme 項目的成功就是流量與資本的相互匹配。資本可以推高幣價,但單純依靠推高幣價是無法有效吸引散戶追捧的。
這也說明,對於 Meme 來說,一個時代只能有一個標杆項目。從流量經濟的角度看,其他所有的 Meme 都是該項目的競品。如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