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g này có thể chứa nội dung của bên thứ ba, được cung cấp chỉ nhằm mục đích thông tin (không phải là tuyên bố/bảo đảm) và không được coi là sự chứng thực cho quan điểm của Gate hoặc là lời khuyên về tài chính hoặc chuyên môn. Xem Tuyên bố từ chối trách nhiệm để biết chi tiết.
Khi người nước ngoài bắt đầu học tiếng Trung để đầu tư tiền điện tử: Một làn sóng tác động của văn hóa Meme vượt qua Đông Tây
最近两周,BSC链上掀起了一场让人措手不及的中文Meme狂潮。说实话,这场面挺魔幻的——当一堆老外开始疯狂学中文就为了炒币时,你就知道事情不简单了。
老外也开始「内卷」了
WOK Labs的波兰老哥Barry跟我聊起这事儿时,语气里满是惊讶。他说第一次看到某个中文标记的币冲到2000万美元市值时就懵了,等涨到6000万、甚至破亿的时候,他们欧洲群里已经炸了锅。
一堆人急吼吼往BSC链充钱,但压根搞不清楚为啥涨。价格在那飞,他们只能干瞪眼。
数据更夸张。10月8日那天,BSC链的交易量直接飙到60.5亿美元,这规模都快赶上2021年那波机制币狂潮了。超过10万个新地址涌进来玩Meme币,其中将近70%的人居然赚到钱了。活跃地址比上个月暴增了100万个。
这可能是加密史上第一次,西方玩家在价格起飞后才匆忙入场,事后还得「查中文」才明白发生了啥。
两种玩法,完全不同的路数
Barry因为早年跟中国团队合作过,算是提前看懂了这套玩法。他发现欧美那边玩Meme更像是「阴谋论游戏」——大KOL或团队控大量筹码,拉一波就跑。这种模式建社区慢,但抛压风险巨大,很难做长线。
中文社区则完全是另一套逻辑。情感共鸣、故事叙事、意见领袖背书,在微信群里「讲故事」聚人气,理论上更容易形成持久的社区氛围。
有个散户的操作就很典型:7天内轮换买了65种BSC链上的中文Meme,每个先扔100到300美元试水,势头起来了再加仓。一周下来净赚8.7万美元。
这种高频「撒网式」打法,确实是很多中文散户的风格——快准狠,抓住热点就冲。而欧美玩家现在也学聪明了,开始放弃那些50万美元以下的小盘子,转而盯着500万美元起步的标的。
像Barry这种连接中西方市场的「中间商」也越来越吃香了,帮亚洲项目打进欧美,也帮欧洲团队落地东方。
从狗狗币到中文Meme,文化基因完全不同
往回看,西方的Meme币鼻祖是2013年的狗狗币——两个程序员拿比特币开玩笑搞出来的。最初就是讽刺和幽默,后来靠马斯克这些名人效应,2021年5月市值冲到888亿美元。
Pepe也是类似路数,从4chan社区孵化出来,2023年上线后迅速破10亿美元。项目方直接说了:「没有内在价值,纯娱乐」。
这种虚无主义价值观主导了Solana上一大堆Meme——Fartcoin、Uselesscoin这些名字就很说明问题。西方互联网文化就喜欢这种颠覆和黑色幽默。
但中文Meme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卑微小何」「客服小何」这类币,玩的是打工人自嘲;「修仙」系列映射的是逃离现实的幻想;而「币安人生」直接就是一夜暴富的梦想投射。
说白了,这叫「把路走宽了」。对华人来说这是门道,但对很多欧美玩家来说,这意味着上限被「体系」控制了——官方愿不愿意拉盘成了关键。
交易所的撕逼大戏
10月中旬,圈内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公关战。
某预测市场项目创始人CJ在推特上爆料,说想在某头部交易所上线,得质押200万BNB,还要给8%的代币做空投和营销,外加25万美元保证金。他对比了几家平台,暗示某些交易所就是「上市收费」。
这下捅了马蜂窝。被点名的交易所迅速发文否认,说「完全不真实且具诽谤性」,还威胁要采取法律行动。但随后又发了更克制的声明,承认最初反应过激,但坚持不收上市费。
有意思的是,另一家美国合规平台的Base链负责人Jesse跳出来说:「项目上线应该是0费用」。像是赌气似的,这家平台正式宣布支持竞争对手的主网代币——历史首次。
CZ在推特上表示欢迎,还鼓励对方上架更多BSC项目。爆料的CJ也开始主动示好。Jesse的态度更是180度大转弯,发了个Base App演示视频,居然用「币安人生」当示例,还用中文调侃「在Base App开启币安人生模式」。
这波操作被解读为「中美加密阵营的破冰」,顺带还给Base链拉出了只小金狗。
语言成了新门槛
欧美主流媒体对这事儿高度关注。很多西方散户在群里感慨「币价涨了我们都看不懂」,大多数人都是价格起飞后才匆忙补票。
即使是Barry这种跟中文体系有深度交流的,预判这些有文化含义的Meme时也常遇到「只知其意不知其义」的问题。不少老外甚至开发了中译英的工具,还有人专门拍视频教学「学中文买Meme币」。
这可能是第一次,欧美投资者需要理解中文文化才能参与这场盛宴。语言本身成了一层价值资源。
Barry觉得这波中文Meme行情已经接近尾声了。「持续时间越长,给交易者留下的PTSD也越严重。现在这些币已经开始往小市值、更快的板块轮动演化了。」
但他也说,「英文和中文已经是Meme市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这种情况短期不会改变。中国市场更大,更容易受情绪驱动。欧洲市场往往滞后一些,我觉得英文Ticker会回归,但会变得更加融合亚洲文化——幽默、象征意义、美学都会更中国化。」
写在最后
AI翻译可以帮忙传播梗图、翻译动态,但它替代不了对文化语境的深层理解。
未来的加密世界可能会更多极化。Base、Solana等链上会出现越来越多中文Ticker的「金狗」,东西方社区既会融合互鉴,也可能各自为政。
而这些文化差异的夹缝里,也许就藏着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