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绿灯、v4上线和利润分享试点:Gate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部门准备重新评估

在不断发展的去中心化金融领域,Gate的DEX产品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估值难题。尽管交易量和费用生成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但该平台历史上一直未能为代币持有者带来实质性回报。然而,随着我们步入2025年,围绕Gate的DEX的叙述似乎正在进入一个新篇章。协议正在演变,治理结构正在变化,但市场仍然基于“零收入分享”逻辑对相关代币进行定价。

这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鉴于当前有利的条件,Gate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代币的合理估值应为多少?

是时候重新评估Gate在去中心化交易所领域的地位了。

从零分红到被低估的潜力

2025年2月标志着Gate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叙事的一个重要时刻。一家主要金融监管机构宣布正式结束对Gate去中心化交易所运营的调查,表示将"避免采取任何执法行动"。这一发展不仅消除了Gate多年来的监管不确定性,还向更广泛的DeFi市场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协议级开放金融基础设施确实可以在监管框架内共存。

与此同时,Gate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产品套件经历了一次悄然却重要的升级。2025年初,其最新版本的发布和多链部署已然完成。其新架构所带来的灵活性进一步提升了流动性聚合效率。统一链的引入为未来扩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影响迅速而显著:到2025年5月,Gate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月度现货交易量激增至88.8亿美元,创下新的年度记录,累计30天交易量达到了惊人的$109 亿。

除了交易活动的复苏和新版本的推出,Gate的DEX治理结构正处于潜在范式转变的边缘。提议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非注册非营利协会,作为DEX治理的法律实体。

这一发展可能为去中心化交易所DAO获得法律身份铺平道路,使链外合同执行、合作伙伴协作、税务合规成为可能,同时保持链上治理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的是,它将为治理参与者提供有限责任保护,显著减轻因协议决策而产生的个人法律和税务风险。这一结构性增强完美补充了股息机制难题的最后一块拼图:之前无法触及的“法律灰色地带”正被系统地解决。一旦建立,协议收入可以真正流向DAO或代币持有者,从单纯的“愿景”转变为具体的、可实施的现实。

然而,该代币的估值轨迹似乎与协议的扩展速度不匹配——其价格徘徊在$10左右,公共数据源显示持有者收入为零。该协议每年产生数百亿的费用,但没有一部分惠及代币持有者。

这种差异并非没有原因。从一开始,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治理就规定了“0收益分成”模式,将所有交易费用分配给流动性提供者。但叙述正在发生变化。

DAO已启动讨论,试点在所有池中实施统一的0.05%协议费用,并且技术上已部署了一个“质押+委托→收益分享”模块。监管风险的缓解使这一分配模型比以往更具可行性。

问题的关键在于:尽管协议的结构已经演变,但市场的定价逻辑仍然停留在过去。

Gate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正在从一个'非分红基础设施'转变为一个'能够潜在现金流分配的协议'。然而,市场的估值仍然遵循过时的'叙事优于利润'范式。

这种脱节强调了我们的信念——Gate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需要进行全面的重新评估。

估值方法:通过股息预期预测未来价值

当前的定价模型将DEX代币主要视为一种加密货币。在没有分红或手续费回报的情况下,市场自然回避基于现金流的估值方法。

然而,一旦收入分享的前提建立,代币的估值逻辑将从“市场情绪 × 流动性动态”转变为“可分配的协议收入 × 收入分享比例 × 市盈率倍数。”

在这种情况下,最简单的估值方法是:

预期估值 = 预期年分红 × PE倍数

  • 红利:计算方式为年协议收入 × 收益分配比例。

  • PE倍数:虽然大多数DeFi协议通常在40-60的PE范围内,但Gate的DEX的规模和收入结构可能证明其可以获得更高的溢价。

让我们先来看看规模。最近的数据表明,Gate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量在过去30天达到了$109 亿,显著超过了最近的竞争对手。实际上,它的月交易量几乎等于市场上前五大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总和。

比较分析揭示,Gate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展示了其跨周期的韧性,并在收入生成方面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建立了一个“非连续”的领导地位。这一优势不仅仅体现在规模上;它还反映在收入的可持续性和分布的广度上——跨越多个链,拥有强大的流动性和用户基础稳定性。因此,作为市场领导者,合理地将该代币的价格定为高于普通协议的标准40-60 PE范围。

此外,与其他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当前P/Fees/TVL范围相比,龙头估值通常比二线和三线项目高出30%-100%。考虑到全球监管叙事、费用切换的潜在实施以及机构对顶级协议的偏好,Gate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代币的保守PE估计可以计算为:

以行业相对较低的40倍市盈率作为基础 * (1+30%~100%) = 市盈率范围为52到80

⬇️

取中位数PE值为66

值得注意的是,PE并不是静态的;它会随着市场利率、行业动态和竞争格局的变化而波动。对于跨协议的收入和估值的比较分析,来自可信来源的直接数据可以提供直观的见解,以判断66 PE是否合理。

估值推导:为什么Gate的DEX代币可能价值$26

将传统金融视角应用于Gate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最直接的估值方法是简化的折现现金流(DCF)模型:使用未来一年预期的可分配现金流作为基准,乘以潜在的市盈率(PE),以得出合理的市场价值范围。

在过去的30天里,Gate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总交易量约为$109B。假设平均手续费率为0.3%,在此期间产生的总费用约为$327M。虽然目前这些收入完全流向流动性提供者,但激活分红机制可能会将估计的10%-25%的部分(分配给持有者。

将30天的交易数据年化后,得出以下年度可分配现金流范围:

  • 10% 收入分享: )× 0.003 × 0.10 × 12 ≈ $392.4M

  • 25% 收益分享: $109B × 0.003 × 0.25 × 12 ≈ $109B $981M 注意:这些数据基于假设情境,不应被解释为最终预测。(

考虑到当前市场环境,我们合理推断出PE水平大约为66。将其应用于我们的计算:

  • 低收入分成场景 )10%(: $392.4M × 66 ≈ $25.9B

  • 高收益分成场景 )25%(: )× 66 ≈ $64.8B

当前该代币的总市场价值为105亿美元,价格约为10.6 $981M ,截至2025年8月8日(,在不同分红比例下重新评估后的理论价格区间将是:

  • 低收入分享场景:大约26.2美元

  • 高收益分享场景:约65.4美元

这些估值结果表明,即使在保守的10%收入分享比例下,相应的合理价格相比于当前水平仍有超过2.5倍的上行潜力。在更激进的假设下,潜在的重新估值可能超过5倍。

换句话说,市场当前对该代币的定价似乎停留在一个“低估”阶段,这一阶段早于费用分配机制的激活。一旦分红实现,现金流逻辑可能会取代单纯的交易量情绪,成为估值的核心驱动因素。

当然,一个项目的公平估值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此期望代币突然达到估值上限是不合逻辑的。大约)的更保守估计仍然显示出显著的上行潜力。

在红利现实与想象之间:机会、路径与风险

这个收益共享愿景真的能实现吗?

这个难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龙头DeFi项目。现在,随着监管、治理和技术障碍的逐步解决,Gate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并没有进入未知领域:

  • 自始至今,多个平台通过交易费用激励了代币持有者。

  • 某些协议长期以来建立了‘质押等于收入权利’的市场心态。

  • 更新的交易协议在其启动阶段集成了收益分配逻辑。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

  1. 费用分配机制尚未正式启动,所有估值预期仍基于“合理”的假设。

  2. 今年引入了一种2%的永续通货膨胀机制。在分红实现之前,每个新铸造的代币实际上稀释了现有持有者的价值。

  3. 收取费用分配的激活并不保证普遍受益;红利可能会受到阈值的限制,实际受益者的比例仍然不确定。

  4. 最关键的风险在于一切仍然取决于DAO的决策。

然而,我们看到Gate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以相当大的雄心向前推进。

结论:超越估值 - 对方向的押注

很明显,Gate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估值逻辑已经达到了一个拐点。

唯一滞后的因素是市场情绪和当前的定价模型。

当前数据显示,交易量强劲反弹,收益分享机制逐步接近实现,而现金流模型正在重塑市场对该代币的认知。与过去牛市模糊的叙事相比,今天的Gate去中心化交易所在‘价值回归’上站在更坚实的基础上。

当然,估值模型只能告诉我们:“如果一切都对,那这个代币可能值多少钱?”

最终,代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潜在的红利,而在于它是否能够在DeFi情绪低迷的时候重新夺回它的叙述权。

市场可能并不总是理性定价资产,但它们最终会跟上。也许是时候重新评估了。

本次分析的数据基于2025年8月8日至8月10日的统计数据。后续的发展可能会改变格局。

LIGHT29.16%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