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一個現象:
那些清楚自己要什麼的人,他們的狀態很穩定,不需要解釋,也不需要證明,做事自然帶出一種邏輯感。
他們的選擇往往很直接:該做的就推進,不該做的就放下。沒有拖延,也沒有模糊地消耗。看在眼裏,你會很快意識到:同樣的時間和精力,不同的取舍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
仔細觀察,會發現其實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動作層。
他們做的決定通常幹脆,不會因爲別人的眼光而反復猶豫。比如開會只問關鍵點,任務拆完立刻分配,回復消息要麼馬上解決,要麼幹脆不回。你看到的,是他們“當下怎麼做”。
第二層:方法層。
他們不僅做得快,而且做得“幹淨”。會提前設置邊界:哪些事自己不碰,哪些事只在固定時間處理。他們減少了幹擾和切換,不浪費注意力。你會發現,他們把復雜問題變得簡單。
第三層:取舍層。
更深一層,你會看到他們真正守護的是什麼。有人守護的是專注力,有人是長期積累,有人是關係的質量。他們知道什麼值得投入,也清楚哪些可以忽略。
差別其實很清楚:
有的人每天都很忙,卻在反復補救,而有的人節奏穩定,因爲很多決定在一開始就已經做過了。
和這樣的人相處,並不是要追隨,而是讓你看到另一種可能性。成長很多時候不在於行動更快,而在於能否看清不同的邏輯,並提前理解選擇的後果。
查看原文